联系方式

  • 地址:萧山区加州阳光广场17幢
  • 联系人:陆会计
  • 电话:18758155800
  • 传真:0571-82060933
  • 邮箱:zhongyi61@foxmail.com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工商新闻 >

2013年度萧山区内资企业登记情况分析

时间:2014-02-17 16:38来源:萧山红盾信息网 作者:admin 点击: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区内资企业沉着应对风险挑战,主动抢抓发展机遇,规模总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一、内资企业基本概况

(一)内资企业总量情况。


截至2013年底,我区内资企业达到39569家,同比增长14.29%,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17637253万元,同比增长15.05%(其中私营企业36385家,注册资本(金)1275079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69%13.35%)。从增长速度上来看,2013年总量的两项数据均高于2012年同期的7.28%10.26%,户均注册资本由2012年同期的442.77万元上升至445.73万元,上升幅度为0.67%

 

 从行业分布来看,企业数量位列前三位分别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分别为37.22%32.39%7.16%。与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由38.79%下降了1.57%


从三大产业分布来看,第二产业由2012年度的15065家增至16493家,但占比由43.03%下降1.35%41.68%,第一产业由740家增至1076家,第三产业由19203家增至22000家,占比分别上升了0.61%0.75%

 

 

 

(二)内资企业新增情况。

2013年全区新设内资企业4729家,同比增加24.97%,新增注册资本(金)975978.7万元,同比基本持平。企业户均注册资本206.38万元,同比减少了19.85%。其中私营企业4563家,占新增企业总数的96.49%,新增注册资本(金)为722844万元,占新增注册资本总额的74.06%,同比增加6.82%,户均注册资本为158.41万元,同比减少了11.10%。新增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的连续两年下滑,显示出广大投资者对目前市场投资仍相对谨慎。

 

内 容

年 份

新增内资企业

其中新增私营企业

总数

注册资本(万元)

户均(万元)

总数

注册资本(万元)

户均(万元)

2011

4541

1132859

249.47

4333

959779

221.5

2012

3784

974343

257.49

3677

655157

178.18

2013

4729

975978.7

206.38

4563

722844

158.41

2013年同比增长率

24.97%

0.17%

-19.85%

24.10%

10.33%

-11.10%

表一:近三年内资企业新增总体情况对比表

从行业新增数来看,前三位排名与去年一致,批发和零售业增量最大,达2248家,比去年同期的1533家增加了46.64%,其中经营范围中涉及网上销售的企业有二百余家,为去年同期数的2倍左右。其次是制造业有839家,比去年同期659家增加了27.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467家,比去年同期391家增加了19.44%,位居第三。与2012年同期相比,四个行业新增数呈现出负增长,按下降幅度高低排序分别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

从新增注册资本总额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占比最大,新增注册资本203397万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9846万元,降幅为8.89%。房地产业位居第二,新增注册资本为20016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50297万元,增幅为301.41%。制造业位居第三,新增注册资本为15159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9025万元,增幅为63.76%。从新增注册资本增幅来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位居前三,增幅分别为200120.00%938.22%448.5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注册资本增幅占据第一的原因是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新设的“杭州航民江东热电有限公司”以及“杭州航民小城热电有限公司”两家从事发电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1.2亿元和1亿元。

(三)内资企业变更情况。

2013年共有9862家次公司、863家次分公司、2033家次独资企业、150家次营业单位、219家次非公司企业法人、62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81家次合伙企业办理了变更手续,其中870家次公司办理了注册资本变更,3354家次公司和318家次分公司办理了住所变更,3739家次公司和398家次分公司办理了经营范围变更,1684家次公司办理了名称变更,4511家次公司办理了股东变更。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变更事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公司变更数上升69.8%,分公司变更数上升80.17%,去除注册号升位、行政村改名、个转企等特殊因素造成的变更外,今年注册资本变更数较去年上升82.01%,经营范围变更数较去年上升81.59%,股东变更数较去年上升46.84%。在调结构促转型的政策指引下,企业通过积极的变更经营范围适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提升自身竞争力增加客户信任度。

(四)内资企业注销情况。

2013年我区共注销内资企业975家,较之去年下降了1.81%,其中私营企业注销852家,注销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25781万元,注销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为147.63万元,比2012年同期的户均注册资本187.6万元相比减少了21.31%。注销数量居前四的行业与上年度排名一致,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表二:2013年内资企业各行业注销户数

行业

注销数

行业

注销数

批发和零售业

375

住宿和餐饮业

19

制造业

17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6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9

金融业

4

建筑业

45

卫生和社会工作

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

房地产业

27

采矿业

1

农、林、牧、渔业

22

教育

1

 


    由上图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本年度注销数排在上半区的行业除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农、林、牧、渔业有所增加外,制造业注销数与上年度持平,其他行业注销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房地产业注销数不及去年一半,对比新设数据可以发现房地产业实现了双边增长,特别是注册资本数较去年同期上涨了三倍,可见我区房地产业经历了优胜劣汰后开始重整旗鼓,以更大的规模投入到市场竞争中。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22家,分支机构29家,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72%。成员出资总额为45691.04万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8.95%,其中货币出资45532.26万元。出资额在100500万元间的有150家,与去年同期的119家相比增长了26.05%5001000万元的以及1000万以上的家数仍然为4家和2家。

2013年新开业农民专业合作社82家,比2012年同期减少了23.36%,新增出资额6118.14万元,比2012年同期减少了33.99%,户均出资额比2012年同期下降了13.87%,通过比较近三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逐渐下降,新设数自2012年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回落,而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仍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的业务范围。

表三: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对比表

 

       内容  

年份

总量情况

新设情况

总家数

出资额(万元)

平均出资(万元)

家数

出资额(万元)

平均出资(万元)

2011

406

27475.73

67.67

82

10216.66

124.59

2012

511

38410.9

75.17

107

9267.9

86.62

2013

622

45691.04

73.46

82

6118.14

74.61

2013年同比增长率

21.72%

18.95%

-2.27%

-23.36%

-33.99%

-13.87%

 

 

 

 

 

 

 

 

 

二、特色市场主体发展概况

主体发展概况

(一)集团型企业发展情况:2013年度我区新增企业集团有限公司4家,为去年同期数2倍,办理集团登记证6家,同比下降40%。全区累计拥有集团有限公司234家,取得集团登记证142家。

(二)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目标引领下,文化创意产业在各部门大力扶持下获得蓬勃发展。位于蜀山街道万源路1号的“杭州台湾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今年以来吸引了87家企业注册登记,涉及注册资金1618万元,其中70余家企业经营范围中都包含了网上销售,绝大多数将电子商务作为主营业务开展经营活动,这一具体案例为实现“电商换市”提供了现实模板。

(三)大学生创业企业情况:2013年新设大学生创业企业55家,新增注册资本2349万元,新增数与去年持平,注册资金同比下降4.67%。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大学生创业型企业242家,注册资本14859.65万元,同比上升7.08%33.41%,主要分布在技术研发、信息服务、商贸零售等行业。今年注销的大学生创业型企业有9家,其中吊销已注销企业1家,注销企业成立时间均不到3年。

(四)“个转企”情况: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促进其向规范的企业和公司方向发展,是进一步加快转变我区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形态优化升级、激发经济增长活力的重要举措。今年作为“个转企”元年,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7月份出台的《关于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公司制企业的奖励办法》成为“个转企”工作的推进器,2013年,我区总计共完成“个转企”2259家,其中转为有限公司的1583家,转司比例为70.07%

三、登记特点分析

(一)全年内资新增双边上扬,第一产业新增依然双增。

2013年全区新设内资企业数量与注册资本(金)一改去年双边下滑态势,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4.97%0.17%,实现了双边上涨。同时第一产业新设数量与注册资本(金)则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3.61%5.97%,延续了去年双边增长的良好势头。在新设公司制企业中,第一产业新设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有5家,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有8家,其中今年12月份新设一家公司注册资金高达3亿元,刷新了我区第一产业注册资本的最高纪录,而同时期制造业新设企业的最高注册资本为1.6亿元,大大低于前述企业,以上数据表明,在政府号召“腾笼换鸟”的大背景下,大量资金正在逐渐青睐低风险低污染的第一产业。

表四:2012-2013年三大产业新设户数及注册资本对比

内容

 

类别

新设户数

注册资本

2012

占比

2013

占比

2012

占比

2012

占比

第一

产业

122

3.18%

163

3.45%

19795

2.03%

20964

2.15%

第二

产业

804

20.94%

1075

22.73%

457020

46.78%

241809

24.78%

第三

产业

2914

75.89%

3491

73.82%

500232

51.20%

713205.7

73.08%

(二)新增大幅增加,注销保持稳定。

通过对比2012年以及2013年各个季度的企业新增及注销情况可以发现,第一季度新设数量与新增注册资本(金)均为最低,第四季度两项数据次之。2012年度第二季度新增户数为全年最多,2013年新增数最多的是第三季度,达到了1679家,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070家,这与三季度我区着力实施的“个转企”推进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12年度第三季度内资新增注册资本为全年最高,2013年峰值出现在第二季度。对比两年的注销情况与新增基本保持同步,从第一季度起数量逐渐上升,到第四季度出现回落。今年注销数除第一季度较去年增幅明显外,其后的三个季度注销数较去年都有所减少,全年注销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基
本持平。

 

 

 

(三)新增公司小微企业占多数,超亿元企业大幅增加。

通过比较2013年新设公司制企业中各个资金段的企业数量可以发现,注册资本(金)在200万及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了近九成,当然此项数据也与“个转企”的企业多为小微型企业有关。具体情况见下图及表。

 

表五:2013年各资金段公司制企业新增数量表

 

注册资本(金)

50万(含)以下

50-100万(含)

100-200万(含)

200-500万(含)

500-1000万(含)

1000万以上

家数

2409

978

209

191

117

107

占比

60.06%

24.38%

5.21%

4.76%

2.92%

2.67%

2013年全年共新设25家亿元以上注册资本(金)企业,其中私营企业16家。超亿元新设企业中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有11家,占所有亿元以上新设企业数的44%,从事投资与资产管理的有3家,从事快递业的有2家,从事电力生产的有2家。对比房地产业注销数的急剧减少反映了我区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洗牌后再次成为投资热点。就区域分布来看,宁围镇以4家独占鳌头,北干街道、新塘街道、开发区以及临江街道各有3家,城厢街道、靖江街道各有2家,义蓬街道、河庄街道、蜀山街道、瓜沥镇和钱江农场各有1家,与去年同期亿元以上新增企业仅4家相比,今年亿元以上新增大企业、大项目实现了高速增长,并且除宁围、北干、新塘、开发区等传统优势区域外,其他镇街也涌现出不少高注册资本的新设企业,为我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表六-12013年新设超亿元企业列表(私营部分)

排名

公司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

所在地

1

杭州穗华置业有限公司

150000

新塘街道

2

湘湖逍遥庄园有限公司

30000

城厢街道

3

杭州润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5000

宁围镇

4

中球冠控股有限公司

20000

北干街道

5

浙江圆通速递有限公司

20000

靖江街道

6

杭州星盈置业有限公司

20000

义蓬街道

7

杭州明顺置业有限公司

16000

宁围镇

8

浙江恒逸锦纶有限公司

16000

临江街道

9

杭州航民江东热电有限公司

12000

河庄街道

10

杭州开元名郡置业有限公司

10000

蜀山街道

11

杭州航民小城热电有限公司

10000

瓜沥镇

12

杭州鸿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0000

钱江农场

13

杭州德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0000

北干街道

14

杭州创泰机械有限公司

10000

开发区

15

杭州萧山新塘羽绒有限公司

10000

新塘街道

16

杭州高胜置业有限公司

10000

开发区

 

表六-22013年新设超亿元企业列表(非私营部分)

排名

公司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

所在地

1

农工商房地产集团杭州萧山置业有限公司

60000

新塘街道

2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50000

开发区

3

杭州萧山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0000

北干街道

4

杭州亚润置业有限公司

20000

宁围镇

5

杭州铭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5000

城厢街道

6

浙江申通瑞盛快递有限公司

12000

靖江街道

7

浙江鸿宁置业有限公司

10000

宁围镇

8

浙江开元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10000

临江街道

9

远大住宅工业(杭州)有限公司

10000

临江街道

 

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信用解决资金之困。

“投资难”和“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大量的民间资金供给与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之间的通道没能得到有效打通,民间资金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何使民间的小资本能够与大项目、大产业对接起来,使银行的大资本与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对接起来,使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类资源与产业经济、实体经济对接起来是政府部门急需研究的问题,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将成为投融资的重要工具。资本是逐利的,目前中小企业在征信系统建设方面的懈怠消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的缺失,因而,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也要和企业利益挂钩。

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完善制度规范,既要提高失信成本,也要增加守信收益;既要强调自律,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的内在自觉性;又要加强外律,完善社会规范、规则等硬性约束,做到内外结合。一方面,应通过宣传等方式引导企业主动申报企业信用信息,让他们通过诚信经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主动申报征信系统使合法经营的企业形成诚实守信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制度建设提升企业失信的成本,让企业不敢失信。只有制度建设与自身规范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调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二)招贤引智解转型之困。

目前我区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如何通过产业间的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内的改造提升再度激活“民营、民富、民享”的民本经济活力成为当务之急,近年启动的“浙商回归”工程为解决转型升级中的瓶颈提供了新的活力,今年新设企业中注册资本排第二的私营企业“湘湖逍遥庄园有限公司”就是由省外浙商企业投资设立的。

在引入外资的同时也要关注本地产业调整,一方面选择一些区位条件比较好、产业基础比较扎实、配套功能比较完善、有利于产城融合和高端要素集聚的区块重点搞一些产业集聚区,例如通过以“萧山科技城”、“金融创业创新中心”、“杭州湾信息港”为代表的平台引入重点项目,通过抓大企业、大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继续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步伐,做精做优中小企业,通过“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不断推动产业层次提升。

(三)简政放权解审批之困。

目前我省确立负面清单式管理模式的审批制度改革正在进行中,正在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保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从年初开始推行的多项登记便民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准入门槛,“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办理筹建执照等政策的落实,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今年新设企业数创出近三年的新高;实现“四联审批”和“多证联办”为主线的企业注册登记一条龙服务,减少企业办证时间,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行局所企业注册登记一体化,鼓励工商验资通的运用,工商机关可以实时查验企业资金到位情况,实现登记无缝对接;引进重大项目,鼓励大学生、青蓝企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扶持政策有效落地,为我区市场经济主体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给市场主体以平等的地位,然而像基础设施、能源、通信产业等行业都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迫切进入的行业,由于存在着许多资格、资质、标准等隐性壁垒,大大增加了企业进入的成本,这就要求政府打破各种“天花板”、“玻璃门”、“弹簧门” ,让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成为经济运行的调控者,市场经济的监管者,社会稳定的护航者,而非老百姓眼中无限权力、过多干预的“闲不住的手”,让政府真正成为有限、有为、有效的“三有”政府。